活动中,检察官聚焦青少年网络生活现状,结合一系列真实案例,精准剖析了潜藏在虚拟世界中的多重风险。她从“屏幕后的陷阱”谈起,通过因轻信网友而引发的诈骗、人身伤害等案例,揭示了网络交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;针对学生群体中高发的“游戏交易”“充值返利”等骗局,他深入拆解犯罪分子的常用话术,帮助他们明晰了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的朴素真理;此外,他还通过学生为赚取零花钱出租个人银行卡、参与“跑分”等真实经历,揭示了“网络兼职”背后可能存在的法律陷阱,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在场学生深受触动。
“网络作为一个没有‘城门’的世界,有明媚的风光,也有黑暗的陷阱。”在系统剖析各类网络风险后,检察官向同学们发出郑重提醒:
一、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。在网络交友过程中,不要轻易泄露个人敏感信息,比如手机号码、家庭住址、身份证号码等。如果对方要求提供这些信息,应该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和意图。
二、警惕诈骗行为。如果有人通过电话、短信、社交平台等方式联系你,声称自己是某个机构或公司的工作人员,并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或支付费用,你应该保持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。若对方声称自己是警察或社区工作人员,你应该先和家人沟通,核实对方的身份和意图。
三、避免与陌生人线下单独见面。如果没有充分的信任和了解对方的情况,尽量避免与陌生人在现实生活中见面。如果必须见面,应该在公共场合进行,并选择人多的地方作为会面地点。同时,也可以带上自己的朋友或家人一起前往。
四、银行卡不得出借和转借。根据国家法律规定,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本人使用,不得出借和转借。
五、切莫幻想“躺着暴富”。不需要专业技能,可以自由安排时间,又能轻松赚钱的兼职肯定是有猫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