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风格

检察“答卷”之品牌建设篇:“益心护源”生态检察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3-12-11      

  本网讯(通讯员 温珉玥)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,镌刻着丹检人奋进的步伐。在荆楚大地上,丹检人不忘初心,踔厉奋发,勇毅前行。即日起,丹江口市检察院特别推出【回眸2023】专栏,邀您一起回顾2023年丹江口检察“答卷”。 

  本期聚焦该院三大品牌建设篇之一:“益心护源”生态检察品牌。 

  今年以来,丹江口市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,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,立足核心水源区保护,坚持“四大检察”协同发力,坚决扛牢守护“一库碧水永续北送”政治责任,打造“益心护源”生态检察品牌,以能动检察履职守牢流域生态安全底线。 

  注重办案质效,“点穴式”精准打击 

  依法惩治犯罪。围绕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,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资源领域违法犯罪快速办理、提前介入、引导侦查取证等机制。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,依法当宽则宽、当严则严,确保惩治犯罪和保护生态有机统一。今年以来,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共起诉17人。 

  深化融合履职。成立生态检察办公室,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,充分运用一体化办案机制,把生态检察拓展到刑事、民事、行政检察环节,综合运用批捕起诉、查办预防职务犯罪、抗诉、调查核实、检察建议、督促支持起诉、公益诉讼等手段精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类犯罪。办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刑事案件41件、行政检察案件3件、公益诉讼案件46件。 

  推进数字赋能。实施数字检察战略,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,引领监督手段提档升级,努力实现个案办理精细化、类案监督实质化、社会治理深度化、检察管理智能化。积极构建“数智护水”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,累计接入数据8万余条,移送线索123条。 

  坚持问题导向,“堵漏式”督促整改 

  紧扣重点力促整改。积极服务“长江大保护”,围绕影响流域生态安全底线突出问题,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严格履职。 

  聚焦热点回应关切。围绕守水护水工作,把生态环境检察摆在服务建设“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”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,积极服务市委、市政府污染防治、生态修复、“两山”转化等中心大局工作,强化检察机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。 

  专攻难点修复生态。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,紧盯“执行难”问题,完善生态修复补偿机制,做好司法办案“后半篇文章”。在依法追究破坏、污染生态环境当事人刑事责任同时,积极运用补植复绿、碳汇补偿、污染治理、土地复垦、增殖放流及复绿管护、替代性修复等方式,着力恢复生态环境功能。 

  强化风险管控,“预防式”前置保护 

  系统化诉源治理。主动突破个案监督局限,摆脱就案论案模式,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类案监督工作机制,由点及面深化治理成果。如针对较大数量非法捕捞水产品轻罪案件,与市委政法委会商形成备忘录,统一案件处理标准,办理相关案件39件。 

  多元化调解矛盾。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贯穿生态环资领域检察办案全过程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整合“内力”、借助“外力”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人民监督员、检察听证员作用,综合运用释法说理、检调对接、公开听证等方式,既解“法结”、又解“心结”,实现案结事了政和。 

  全域化宣传预防。坚持把引领法治风尚、弘扬法治精神贯穿检察办案全过程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办案履职实践。针对人民群众多层次、个性化的法治需求,搭建精准化普法平台,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、进乡村、进企业、进社区等活动15余场次,让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教育真正做到缓民所急、答民所困、解民所需。 

  推进协同共治,“联动式”齐抓共管 

  打通市域“内循环”。加强检察机关与人大机关、监察机关、公安机关、审判机关、行政机关协同配合,充分发挥“两法衔接”平台优势,实现线索同步发现、案件协同办理、职能整合发力。 

  壮大检察“朋友圈”。积极推进汉江上游跨区域生态检察协作,充分凝聚流域生态检察工作合力,着力构建高效联动、协同共治工作格局。与郧阳区、淅川县、西峡县、商南县等库周检察机关建立常态化联络、资源共享、技术支持等机制,实现优势互补、协作配合、联防联控。 

  充分凝聚“云力量”。邀请社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公益诉讼“益心为公”云平台志愿者,积极收集整理志愿者反映的问题及线索,共收集推送线索20余条,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守水护水及流域综合治理的意见建议,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公益保护合力。同时,借助专业社会力量为公益诉讼办案提供智力支撑,激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活力,志愿者自主参与公开听证10余次,有效提升公益诉讼办案质效。